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2022創創大學堂|第四堂|共好未來!青年製夢所:編織我的現在式!

 

畢業季來臨,離開學校後,青年要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?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22年創創大學堂沙龍第四堂「共好未來!青年製夢所:編織我的現在式!」邀請4位不同領域的青年,從音樂表演者到新創事業創業家,透過親身經歷,提供職涯參考方向,從現在開始,就編織屬於你的現在式。

 

平時累積各式各樣小想法,創作時才能趕上時機
歌手《聲林之王3》季軍阿蘭, 2020年曾以同名專輯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。他表示,雖然從小就對音樂很感興趣,但沒有一定要當歌手,直到進入大學後加入社團學習,並參加比賽,過程中獲得評審肯定,才下定決心要「好好做音樂」。 在步入音樂產業後,他才發現「過去的累積,會是未來的創作工具」,因為音樂產業步調快,無法等到靈感成形後,才開始製作;在平時就要有累積,一旦有想法「跑出來」,就要趕緊用手機記錄下來,累積不同靈感、跟不同領域的人討論,才會形成完整的作品,「如果用『我的人生』去規劃,你可能會覺得很痛苦,因為太長遠了,不如以一年作為一個單位,訂定目標,就可以慢慢累積出前進方向的規律。」

 

設想自己最美好的狀態,才有熱情朝理想前進
目前亞洲最大募資平台「貝殼放大」,成立8年已募資超過30多億元,曾執行多次臺灣知名大型募資專案,如博恩夜夜秀、鮮乳坊等,平均一年獲得5億元贊助。貝殼放大執行長暨創辦人林大涵卻說,21歲時剛出來工作的他,是「無學歷、無才華、無目標」的青年。因為他大學被退學,科系也沒有一技之長。所幸大學時曾擔任藝術季總召,協助200多個團隊獲得贊助,正是這個契機被別人看中,邀請創辦募資平臺。 回顧過往,他認為「訓練有素的熱情」是最重要的特質,要「看得見理型、擔得了現況」 。平時也應該累積「信任資本」,讓別人相信你有能力把事情做好,才會有人願意支持,「出了社會,大家常覺得自己是小螺絲釘,但自己其實是可以累積資本的,當你意識到『我是誰、我在做什麼,甚至可以說我幫誰創造什麼貢獻,在社群分享傳遞你的經驗』,就可以吸引更多人幫助你。」

 

創業不是喊口號,要腳踏實地盤點資源與優勢
目前管理約6,000萬美金的加密貨幣數位資產管理平臺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表示,因為家庭環境關係,從小就決定要創業。他從創業家角度提醒聽眾,創業前應「盤點手邊資源、檢視自己的競爭力」,找出市場需求、具差異化的產品切入產業。在2019年正式創業前,他先進行市場研究,觀察市場缺乏哪些產品與功能,再來思考技術能力是否足夠稀有,如果能力可以輕易被複製,就表示不夠稀有,就需要再次確認自己真正的核心優勢。 他也提醒,創業是件「非常辛苦」的事情,也應檢視自我性格是否能適應,例如能否接受高工時、面對不確定的壓力挑戰等。假如確認這是你的興趣,就要想辦法撐過艱難時期,他以自身為例,透過觀看創業相關影集,補充能量,像電影《億萬風雲》中提到:「你想要的燈火,一定伴隨一些痛苦,你真的想要的話,跨過去,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成果。」

 

未來趨勢課本裡沒教,向外建立連結才能把握更多機會
學涯探索教育平臺WeTeach創辦人陳坤平表示,現在是非常迷惘的時代,因為新科技發展,加上疫情,過去很多職涯想像跟現在已有很大差距,但是根據市場觀察,企業未來最需要的是「能解決真實問題的人」,意思是—你要有能力發現與解決現在或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。他建議學員,可以多多參與社團或校外組織,關注大家現在關心哪些議題,因為「議題在哪、需求就在哪」,當議題愈火熱,就表示需求愈多、你也愈有機會,像是近期的ESG就是企業很在意,但是在課本中沒被提到的話題。當你發現外面有需求時,就可以主動跟相關人士建立關係,也可以在社群上主動紀錄與分享,讓自己有更多機會與別人產生連結。

 

錯過課程怎麼辦?點選右方標題欄【2022創創線上沙龍|第四堂|共好未來!青年製夢所:編織我的現在式!】 即可回顧。

計畫分類: 計畫公告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