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創創大學堂|第五堂|轉型再創新!打造未來「食」力派!

新思維、新方法,在傳統產業找到新定位
疫情之後,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最迫切關注的議題,不管是臺灣頂級豆漿品牌,或者與土地關係密切的農場經營,都嘗試用新科技、新思維,在既有市場中打造新藍海。創創大學堂邀請元初豆坊創辦人蔡明儒、微醺農場負責人黃衍勳,分享他們在傳統產業的創新做法。

 

元初豆坊創辦人蔡明儒分享,他的創業初衷是因為自己有乳糖不耐症,思考市面上的牛奶飲品可以用什麼產品替代,從開餐廳改為豆漿產品推廣;在創業過程也發現,生產豆漿還有降低乳糖不耐症以外的意義,包括減少畜牧業高碳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,更堅定他要以豆漿取代牛奶的決心。希望開創更多元的產品線,像是糕餅、奶茶、豆糕、麵包,提高植物奶的運用。

 

2020年,元初豆坊在統一超商、全聯等大型通路上架,2021年銷售10萬瓶豆漿,營收成長百倍。蔡明儒分析,臺灣大豆自主率不到1%,代表有很多需求還沒被滿足,在地農業的困境可能源自於豆子採收價格太低,或者不是擅長作物。

 

於是他反過來思考,如何用需求拉動供給,而不是依循傳統做法,有供給後才找需求,正好在商業模式轉型的過程,有大型通路找他合作,就切入高單價、精緻化的市場,在產品、包裝上精緻化,提高獲利空間,避免因原物料成本波動,導致產品成本結構大受影響的狀況;也因為精緻化市場,有能力提高農民收購價格,方便讓在地社會企業與農民談合作,在量產方面,相較其他二級豆漿品牌更有優勢。

 

蔡明儒建議,創業者一定要具備4個能力,包括人脈、募資、業務與忍耐。人脈並非指的是富爸爸,而是有沒有認識產業關鍵人物;募資是「創業者一輩子的課題」,不光只是能夠讓產品賣多少錢,也包括你跟銀行融資、跟政府要補助的能力;業務,「創辦人通常是公司活招牌」,創辦人要有曝光、宣傳與個人魅力;忍耐,創業過程會遇到客戶、員工、廠商、通路等種種問題,創業者一定要能忍受。

打破傳統農業產銷型態,打造自己的農業生態圈 

他指出,人口外流最大原因是來自於就業機會,希望能夠在雲林當地建立農村生產規模,提供穩定就業機會,於是他投入創新設備,打造專屬自己農場的滴灌系統,並用電腦管理每個農作區域的微量元素,希望率先解決缺工問題。

 

再來,農業也面臨通路問題,以他的農場所在地水林鄉灣西村為例,農產品運輸到集貨地就需要一個多小時,產業聚落的問題非常重要,於是串連地區附近的店家,組建屬於自己的生態系,找到需要農產品、但沒有貨品的包裝廠、小型店家,成為他們的供應商。不僅可以減少運輸路程,保持產品新鮮,也減少中間盤商轉手的成本,利潤可達200%。

 

他也輔導對農業有志的青年,從設備、栽種到通路端,提供相應的知識與資源,活化產業的同時,也讓這些受輔導而誕生的廠商,成為微醺農場的衛星供應商,藉此壯大產業聚落。「地方創生最重要的事情,不只是賺錢,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村子裡未來有玩伴,」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,讓願意投入地方創生的夥伴也能成家立業,達到永續聚落發展的目標。

 

錯過課程怎麼辦?點選右方標題欄【2022創創大學堂|第五堂|轉型再創新!打造未來「食」力派!】 即可回顧。

計畫分類: 計畫公告